新闻稿中心 左盾传播 - 专注商业新闻推广

小议当下建筑师工作的价值与意义——建筑师王轩远访谈

卷首语:近年来,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火热,“房子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聊起的话题。从“有地方住就行”和“房子盖得牢不牢”开始,到慢慢关注起空间的品质,一个职业开始被大家关注得越来越多——建筑师。

众所周知,建筑师的职业是设计建筑物。但对大众而言,很难分清建筑师、工程师、以及其他许多从事与建筑相关的职业。今天,我们就请到建筑师来聊一聊关于这个职业的话题——听听作为从事建筑设计的业内人士的角度,对于建筑师工作的价值、意义的解读。

访谈对象:王轩远博士,浙江大学建筑系博士后。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、注册城乡规划师。中国建筑学会会员。

建筑师王轩远访谈

(王轩远博士)

记者:王博士您好!您接触建筑业多长时间了?

王轩远:您好。如果从大学开始接触建筑设计开始算起,了解和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已有20多年了吧。

记者:近来,大家对房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也对建筑师的职业产生了好奇。您能给我们大致聊一聊这个职业么?

王轩远:好的。说起建筑师这个职业,从有建造活动一开始就产生了。要是从远古时期搭建遮风避雨的“棚子”算起,把建筑师称作一项最古老的职业之一,大概也没有什么人会反对。只是一种“活儿”干了几千年,发展演变自然是少不了的。掌握的知识越多,技术能力越强大,反映到建筑上,终归是越来越复杂了。过去常用“大兴土木”,或是“劳民伤财”一类的词语来描述建造活动,足见是一件占据和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的事——建筑里能包容的内容太多了,建筑师的工作从来就很艰辛,价值和意义也没有人会质疑。

到了今天,建筑师这个职业虽然仍旧存在,但对建筑和工程的全程掌控度却在不断降低。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细节逐步分工到很多其他专业的工程师手中。更多的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人员渐渐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。回头一看,建筑与结构专业的分离也不过是二三百年前的事,转眼间最近这几十年又有更多的专业独立性越来越强:材料、机电、绿建、甚至幕墙、灯光,各类重要角色在建筑中都露出头角来。要求牵头的建筑师深入精通每一个技术细节不太现实,但仍然要牵起这个头。可见,要当好当年的那只 “领头羊”,要想干得好,还真不容易。

记者:这么说起来,建筑师与其他工程师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很不一样。您能具体谈谈建筑师工作的状态么?

王轩远:好。相比于其他工程师,建筑师凭借自己的职业素养会将建筑问题中包含的哲学思考、艺术品质、心理感受和视觉美学问题抽象出来重点关注和思索——这些要求在设计与建造分离的今天,在社会资源密集型的“国民经济总装”产品中,自然是无法得到纯粹的满足了。这也可以说是建筑师的集体“困境”。

其实,每个时代的建筑师有自己面临的问题,他们对现实的批判也在所难免。建筑师常常以一种“批判者”的姿态出现,但支持和反对的立场一直带着时代的烙印。不久之前,技术带来的新形式和大规模建造也曾得到建筑师的赞美和拥抱。上世纪初,柯布西耶对“矫揉造作”的建筑装饰和古典美学给予批判,在他的《走向新建筑》里热情赞美并呼吁向“新时代、新技术”学习,“理性、精确”的现代主义和国际风格得以在全球迅速蔓延。而刚刚去世不久的后现代大师罗伯特·文丘里则不希望用单一的理性诠释建筑,希望为建筑保留“复杂性与矛盾性”,多一些多元和包容,少一些权威和单调,“含混和模糊”的形式语言恰恰体现了建筑的丰富与趣味。历史的车轮总在循环往复中前进。这些“此时”或“彼时”的观察、思考或呐喊,都是当时“当下”的建筑师们的批判精神与价值。

建筑师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意义。如果仅仅从手法、风格和技术的角度看,很难说建筑真的有什么“永恒之道”。克里斯多弗·亚历山大在他的同名著作里所描述的,是探索每个成功的建筑物背后所隐藏的某种抽象的精神特质——普世的“无名特质”。精神的探索才可以跨越时空。当下建筑师所面对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。一方面建筑理论日益庞杂、多元而去中心、去权威的进程不断加快;与之对应的另一方面是巨量的建设规模。中国的最近四十年尤为如此:跳过的现代主义一课还没有好好补上,各种新的理论又在纷纷落地实践。时代又为我们提供了很难找到先例的建设规模和速度,每天都在更新的技术规范、层出不穷的新材料、新工艺让人应接不暇。如此,依旧有许多不愿自甘“堕落”于大规模千城一面、不假思索、粗制滥造、拿来即用的工程设计中的建筑师,往往宁愿退回到理论研究的坚壁之内,或者驾驭一些规模更小、工期并不着急、可以多想多看的“小玩意”之中,不失为建筑师对其职业的精神探求的坚守之道。

记者:谢谢您。通过您自身的经历、实践的体会,您觉得当下建筑师应该怎么面对这些问题,或者说应该怎么做好自己的职业呢?

王轩远:我本人曾在高校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建筑教育工作,最近几年不同程度地实践了一些建筑项目,对于建筑师这一职业,我谈谈自己浅显的理解。首先,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。对于当下的建筑师,遍地开花的实践机会使每个人有幸参与其中,又使每个人都无法从所谓全局的高度去定义时代特征。要讨论建筑师工作的意义,不如放弃宏大的视角,从许多细微之处见微知著。建筑师的价值,或许并不在于发出“建筑向何处去”的世纪之问,而在于探讨每一个落地的建筑,如何在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寻找精妙的表达,以及设计理念贯彻的完成度、完整度和细节的建造工艺之中。只有回到建造中,才能理解包含建筑、结构以及所有建筑专业共同参与的含义。美国建筑理论家肯尼思·弗兰姆普敦(Kenneth Frarnptorl)曾在他的巨著《建构文化研究》中,将建筑还原到“建构”的视角来审视建筑空间、形态与结构和建造之间的联系,并概括表述为“建造诗意(副标题中的‘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……’)”。或许,也正是因为如此,建筑的“诗意”中包含着的那些缺乏诗意的现实工作和没有捷径的艰辛努力,或许正是当下建筑师工作的价值与意义。

记者:谢谢王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述。让我们对建筑师的意义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。您目前的职业是开业建筑师,您觉得要做好一个建筑项目,最重要的是什么?

王轩远:这个问题非常好。重点是“做好”二字。建筑设计虽然专业性很强,但是门槛并不高。很多人都在做着有关建筑的设计工作。真正“做好”不简单。建筑设计首先是要解决项目自身的问题。寻找恰当、合适的解决途径。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需要专注、投入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了,“恰当”是足见功力的。而进一步说,如果能有更多的思考,特别是把设计的思维引入更大的范畴、创造建筑之外的社会效益,那就更进一步,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意义和价值。

例如,之前在学校时完成的一个课题,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设计项目——一个地级城市核心CBD新区的城市设计。在这个项目中,我们努力通过一种视角的转换,不仅从“城市”的宏大视角,也需要从“社区”、聚居的场景的角度来对待和研究新产生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主体。在交往尺度、邻里交流、社会公共活动的支持等方面强调建筑对社区的贡献和意义。如今,新建的城区早已日益繁荣、各种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,始终保持着当年确定的脉络自我生长。近些年,在更多的山区、偏远发展地区,我们也在进行着很多这样的尝试。环境的提升不仅通过建筑、景观、市政设施这些硬件做到面貌一新,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中将空间的形态梳理出来,突出与城市形态的差别,突出与自然空间的融合。成为“美丽乡村”中这种差异化魅力的真正载体。在欠发达地区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,甚至更进一步做到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,这或许是城市设计、建筑设计价值和意义的拓展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,也让我们看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。

建筑师王轩远访谈图2

(王博士在采风)

作为一名建筑师,我对建筑的看法既简单也纯粹,希望可以通过建筑来安放更多人的梦想和价值。建筑本身不仅仅只是个结构体,建筑师可以让她成为表达思想灵魂的载体,更可以让她成为人与自然,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。

分类:综合 浏览:2763